2021年11月10日14:30,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文化周“治学修身”系列讲座——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若干思考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展开。
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老师。讲座由汉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学松老师主持,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百余名同学们分别在线上和线下聆听了本次讲座。
(北京校区的同学们在线上聆听讲座)
(珠海校区的同学们在线下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的内容分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若干思考两个部分。李宇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研究成果,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和整个人类语言生活的高度带领同学们了解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深入探讨了当下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五个重要问题。
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李宇明老师总括为五个特点:1.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再到融起来;2.学习者低龄化;3.中文外语角色的发展;4.从关心教到关心学,再到关心用;5.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
李宇明老师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文列入本国的基础教育,中文的外语角色目前进入到第四个“基础教育外语”的角色,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重要外语”角色。外语角色的发展在21世纪的由经贸领域、支持海外办学和海外华语教育发展三大因素推动。
李老师还强调,掌握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获取信息、知识、技能等,作为未来的汉语教师,眼光的终点不能仅在于教好中文,更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能够用中文学技术,用中文做与中文、中国相关的事情。同学们不仅要做教学的专家,也要努力成为教学标准的制定者和传播者。
讲座的后半部分,李宇明老师提出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五大思考:1.加强“当地化”,要从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和教学服务四方面入手,形成当地的、持久的中文教育体系;2.要重视“用”,了解语言的经济学属性;3.要重视信息化,在“助管、助教、助研、助学、助用”“五助”中尤其应重视“助学”和“助用”的平台搭建和软件开发;4.作为国际语言传播机构之一的孔子学院,其基本使命是传播中国语言文化,同时也要履行国际使命、关注人类使命,国际中文教育要成为国际语言传播的推进者;5.国际中文教育应重视合作互惠。
李老师强调,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可与当地学校、政府、企业、其他语言传播机构等任何有需求可合作的对象进行合作,要与各中文教育主办者一起,形成中文教育的合力。合作的目标是“共赢”,国际中文教育要有利于学习者、有利于教学者,同时也要有利于学习地的发展。
讲座的最后,李老师就同学们感兴趣的“当地化”的概念、本土教师如何培养、海外儿童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语言传播的市场化和民间化等问题进行了解答。柯航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生活和研究与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希望同学们在讲座中能找到未来发展和研究的方向。李老师的讲座不仅启发了同学们对于所学专业、所从事的事业的思考,也激励了同学们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建言献力的决心,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文字丨陶一舟
图片丨田润娜 方咪咪
编辑丨宣传部 方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