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辅导
首页 > 学业辅导
学院新闻 | 2020年京师汉院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1-04-21     浏览量:



学院新闻 | 2020年京师汉院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办

0cd62ef84462173079a3bedca6dd6fd

2020年12月9日19:30,京师汉院青年学者论坛通过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共同探讨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问题,促进交流合作。论坛由汉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王学松主持,刘旭等五位学者作为受邀嘉宾分享学术观点。汉院师生踊跃参会。

论坛首先由朱瑞平院长致辞。朱院长代表汉院师生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此次学术盛宴圆满成功。

刘旭以《汉语国际传播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研究》为题,提出在中美贸易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汉语国际传播风险急速加剧,风险评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加快构建理论体系、实现安全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拓展个人研究视野,她以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和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对“汉语国际传播风险”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并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做了相关研究,分析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属性和所处的宏观环境。她还从主体、受众、过程和效果四个角度对传播种类进行探讨。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她得出汉语国际传播风险的特性,提出构建汉语国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迫切性,这样才能预警潜在风险、指引发展方向、保持发展活力和提升多元效益。

最后,刘旭对未来研究方向和理论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以陈丽副校长的话与大家共勉,“希望有更多的具有中国基因的创新人才,让中国文化、中国创新燎原世界”。

2adf21ba6e70e5b36a226656789056a

张希以《将来时不同语义层次的互动研究——以<左传>中的“将”为例》为题,梳理了类型学研究中对将来时语义的论述,尝试分析将来时语义范畴的内部结构,概括将来时的焦点语义。

她通过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左传》“将”的将来时用例,考察“将”的将来时语义在实际语境中的表现,分析对话和叙述语篇中“将”的将来时用法及其使用频率分布,观察了将来时语义层次的互动情况。随后,她对两类语篇中“将”的将来时用法进行比较,指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左传》的史传类体裁、叙述语篇和对话语篇中不同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视角引发的不同时间参照语境。

最后,张希指出她的研究初步验证“将来时语义层次互动假设”,并概括影响将来时不同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提出将来时语义层次分析的普遍性。

彭馨以《基于使用的构式观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教学实践》为题,以汉语几个重要的语法点为例,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应用构式语法理论,结合语料库,形成适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她介绍了构式语法的一些基本理论,包括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模型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的基本假设。接着,她以“把”字句为例,详细阐述了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际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建议,改进了原有的教学思路。

1607523300(1)

洪恬以《儿童的早期语言阅读发展与二语知觉学习的脑与行为变化》为题。此次报告基于“汉语儿童的早期语言阅读发展的规律探讨”和“二语知觉学习中的脑与行为变化”两个研究项目。

首先,洪恬向大家介绍了儿童的早期语言阅读发展情况。她强调了语音能力在早期语言阅读发展中的重要性。她以语音加工能力为起点,试图寻找阅读发展的早期预测因素。研究历时三年,从学龄前到学后二年级,在行为和神经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纵向追踪同一组儿童的语言阅读发展情况。结果显示,言语感知、言语产生、形音映射等不同层级的能力共同影响着学龄期阅读的发展。

其次,洪恬提到了二语知觉学习的脑与行为变化。结合知觉学习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她探究了知觉训练和二语学习的言语感知之间的关系。

最后,她对该方向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儿童的二语语言发展与学习、成人二语学习中的听觉反馈等。

1607523547(1)

方小萍以《多义词学习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为题,通过行为学、脑电以及脑磁图等多种技术对多义词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探讨。

她首先以“selfie”的学习过程介绍了词汇学习的记忆模型。接着,她谈到了多义词学习中新义学习对原义加工的影响问题,并针对“新义是否会干扰原义的提取”“新义是否会对原义的提取产生长期的影响”两个方面介绍了具体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

1607524234(1)

在提问环节,陈路遥老师、王学松老师、柯航老师等分别针对不同的报告题目提出了问题,五位嘉宾都给予了详尽的解答。

7fbea97d12a95120d4d930605b97923

会后,我院老师与五位嘉宾进一步展开交流

文字丨刘宇嘉 王璐平

图片 | 张欣

编辑 | 张路梓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