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 | 汉语文化学院团委
顺利举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分享会
12月19日周六下午2点,汉语文化学院团委在主楼B302教室举行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分享会,汉语文化学院团委副书记及委员、各团支部书记及委员、学生会各部门部长齐聚一堂,交流学习心得,无法到场的学生干部也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参与分享。分享会由2019级硕士研究生孔令格同学主持,与会学生干部分别从学生工作、学业成长、求职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活动持续了近一小时。
2020级博士研究生代表胡海平同学首先发言,来自福州的她与在场同学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做市委书记的故事。“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在于江海”,作为福州人,她对习总书记的“海上福州”战略深有体会。胡海平同学还与大家分享了习总书记最喜欢的诗句“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鼓励大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发挥这一工作路线,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此外,作为博士生师姐,胡海平同学还结合习总书记的寄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炼自己狂热、浪漫的想法”,建议大家在保证汉语教学实习的同时,还可以趁年轻多多尝试其他行业,发掘自己无限的可能性。
接下来,2018级硕士研究生代表郑旖璇、张佳佳、李欣、刘露蔓同学分别进行了分享。郑旖璇同学分享了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的故事。习总书记经常说“我自己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除非身体不行了,除非不让我干了,只要没有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旖璇同学结合2018级硕士研究生找工作面临困境的实际情况,鼓励大家勇敢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尝试“自找苦吃”。张佳佳同学则结合我院党委副书记任雅才老师给习总书记做的汇报,谈了谈自己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新思考。她认为,无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高校辅导员都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教师工作也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的事业,她列举了许许多多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师兄师姐的故事,勉励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学们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李欣同学也分享了自己作为预备教师的几点感悟。习总书记说,当代大学生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我们“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身为师范生,她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多多参与教育实习和教学实践。刘露蔓同学结合习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大学师生的寄语——“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谈到2018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她客观描述了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说,年轻人要勇于跟自己作斗争,敢于跟自己作斗争,并鼓励大家保持积极求真的态度,不要害怕,勇敢面对,不懂的东西总会辩明白。
随后,2018级和2019级硕士研究生代表刘安祺和孔令格同学分别发言。刘安祺同学先与我们分享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结合自己求职的经历,向在座的同学们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作为团委学生干部,刘安祺和孔令格同学还与在座学生干部交流了学生工作经验。刘安祺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习总书记聊“如何做好基层工作”一章,结合汉语文化学院团委和各团支部的工作,她特别强调学生干部应具备“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并鼓励各位干部要做到“事事敢为人先”,起到标杆作用,也希望各位干部广开言路,多提意见。孔令格同学继续就这章进行分享,她援引“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直言我们基层团委的工作千丝万缕,非常繁琐,而这些工作的落实离不开每个团支部、每位团支部书记、每位团员的努力,并表示基层工作就是一个磨练自己,锻炼自己的过程,也期望在座学生干部未来能够成为汉语文化学院团委工作中的中流砥柱。
接下来,2019级硕士研究生周金芳、王婷、潘雨婷分别进行了分享。周金芳同学继续分享了习总书记对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勉励——“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金芳同学特别关注到“一碗水”“一桶水”“一潭水”这组说法,强调我们作为未来教师储备知识的重要性。她说,现在我们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量也逐渐增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知识观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同时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王婷同学分享了习总书记对暨南大学师生的勉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份勉励,对我们这些励志于从事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青年而言,可谓意义非凡。同时暨南大学也是王婷同学的母校,当时她正在读本科三年级,她还和在座同学们分享了习总书记关怀港澳台侨同学的故事,字字句句,非常令人感动。潘雨婷同学分享了习总书记对北京大学师生的嘱托——“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并辩证地分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自己团委组织委员的工作,强调持续深入实施“青年大学习”的意义,和大家讨论开展“青年大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并鼓励在座团干继续督促支部的“青年大学习”工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鲜活丰富的“青年大学习”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因线上汉语教学实习而无法到场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代表也通过腾讯会议进行了分享。姚李敏同学继续分享了第三章习总书记“自找苦吃”的故事。她讲到,在乡下插队的习总书记总是主动在寒冬腊月里去干最苦的活——“起粪”,冰碴摩擦,寒风刺骨,怪味儿难以忍受,但当时的总书记并没有逃避,还开动脑筋建立了一座化粪池……她更深切地明白了总书记提到的“自找苦吃”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工作实践中所得出的结论。她也和与会同学一起讨论了当下流行热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指出这正是“自找苦吃”的反面案例,警示大家在平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勇于承担更多责任。张英坤同学分享了习总书记送给同学们的寄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做那些可能做、可以做的事,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关于“不能急于求成”,英坤同学结合自己近期的阅读,还分享了英国作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成名之路。二十多岁的托尔金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参加一战,并在残酷的战场上失去了朋友。当举世闻名的《霍比特人》和《指环王》系列作品完成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英坤同学说,比起追求年少有为不如放平心态,脚踏实地,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随后,2020级硕士研究生游凯雯、陈思瑜、刘玉博结合自己的新生入学体会,分别进行了分享。游凯雯同学也分享了习总书记对北京大学师生的嘱托——“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解读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陈思瑜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四点希望:志存高远、修身养德、勤于学习、创新奉献。她结合自己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切身体会,鼓励在座的新生同学尽快确立目标,多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在自己的地图上寻找方向、任务和使命。同样作为新生的刘玉博同学则分享了习总书记对内蒙古大学师生的寄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行循自然”。她说,作为学生干部,我们要努力成为同学们中间的“有舵之舟”,并且发挥引领周围的“小舟”迎着朝阳,勇敢航行的能力,同时作为新入学的“学术小白”也要勇敢跨越学术障碍,激流勇进,激荡出自己的“学术浪花”。
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景、陈思如、顾祯艳结合日常学习生活感悟,也分别进行了分享。杨景同学主要分享了第二十三章和第十五章,将其概括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分享了习总书记如何在下放农村的艰苦条件下努力阅读马克思主义原典,并在基层工作中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最后强调了习总书记希望我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陈思如同学则分享了习总书记对重庆师范大学师生的嘱托——“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并结合大家日后开展的海外汉语教学实习,对未来即将赴任的同学们发出了“在海外汉语教学讲台上大显身手”的期望。顾祯艳同学结合学校近期开展的寒假返乡调研活动,分享了习总书记关于如何开展调研的表述: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认为这是一种“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务实精神,她鼓励大家把这种务实精神贯彻到即将开展的返乡调研中。
最后主持人孔令格同学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简短总结,同时希望各位学生干部要敢于“自找苦吃”,“立志要高,起步要低”,一件一件地做事情,一点儿一点儿地长本事,扣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做勇担时代使命的北师大人!至此,汉语文化学院团委《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旨在对汉语文化学院学生干部进行思想引领,同时发挥朋辈互助、交流育人的作用,助力汉语文化学院学生成长和学生干部培育。
图片|张伶
文字|张伶
编辑|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