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美好先行
发布时间:2023-08-21     浏览量:

2023年暑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组织一见“青”心师生社会实践队伍前往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支教调研活动。期间,实践队师生参观调研了班彦新村、威达青稞酒有限责任公司与油嘴湾。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发挥地域优势,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不断壮大区域经济,从而促进人民经济增收。

班彦新村

班彦新村是青海省重点易地扶贫生态搬迁村,村民原散居在大山深处,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班彦村视察扶贫工作中指示,新村建设要“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实践队师生带着新时代的朝气,来到班彦新村,学习和感悟乡村振兴、易地扶贫、生态搬迁的伟大精神。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在班彦新村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实践队师生在村史馆观看了《赛那!阳光下的班彦》专题片,了解班彦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产业项目的实施情况,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班彦新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的嘱托。讲解员详细讲解了班彦新村由旧址搬迁到新村以来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过去满是尘土烧柴火的土灶台变成了干净整洁的天然气大理石灶台,用土夯起四壁,塑料扣板当天花板的室外卫生间变成了抽水马桶,各族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之后,实践队师生来到“盘绣园”。盘绣是土族人员的传统手工艺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针一线”的绣法独具特点,绣出的作品中,以太阳花图案最具代表性,蕴含了土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参观完“盘绣园”,实践队师生来到“酩馏坊”。这个酿酒厂虽小,但是煮粮食、发酵室、消毒室、包材室等制作加工车间一应俱全,实现了从原材料处理到产品包装的“一条龙”流水线。

图片7.jpg

图片8.jpg

看到班彦新村的蓬勃发展,实践队师生感受到每个新村村民内心的喜悦,看到党和国家异地搬迁的显著成效。

图片9.jpg

威达青稞酒有限责任公司

威达青稞酒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85年,是互助县大型民营酿酒企业。该企业经过四代人不断改进酿酒工艺,历经岁月沉淀,逐步形成实力雄厚的酿酒企业。

在公司陈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了解了青稞酒酿酒技术以及品牌历史,品尝了鲜酿原浆。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包括“清蒸清烧四次清”,该工艺讲究一个“清”字,选择新鲜的原料,先蒸后烧,晾干后如此循环四次,最终形成的青稞酒香气纯正、清亮透明、口感爽净。酒是当地人民表达情意的最好途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青稞酒在这里已经不再是单单的酒,同时也是青海文化符号的代名词。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油嘴湾

油嘴湾依托自然山水,是一处集花卉欣赏、农事体验、徒步健身、特色小吃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庄。这里山清水秀,引人入胜,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实践队师生们来到这里,深入了解到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的建成与运营,对东和乡麻吉村的生态环境治理、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村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片13.jpg

图片14.jpg

在参观的过程中,班彦新村讲解员重点提到班彦新村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班彦新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与整村推进发展生产生活相结合。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与就业相结合。“盘绣园”依托特有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优势,结合自身优势,精准扶贫,充分考虑了天时(文化优势)、地利(村子附近、靠近绣工住地),人和(村干部积极引导、指导老师耐心教授)。威达酒厂的陈主任提到,酒厂的兴办有国家的大力支持,酒厂自建厂开始,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一步步从小作坊现在变为有限公司,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政策扶持,青稞酒、燕麦酒、高粱酒等产业逐渐丰富,产销通道日趋完善。实践队师生在参观麻吉村油嘴湾时了解到,互助县的每一个农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招牌,互助县政府按照“一乡一牌、一村一品”的原则,挖掘优势资源,打亮“特”字招牌。

互助县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想要乡村真正富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如何让更多的人能共享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命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的发展,科技的力量,共同助力乡村振兴。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利用自己所学,扎根基层,落到实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小处做起,建设美好新农村。

(图文:北师一见“青”心实践队)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电话查号台:010-58806183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