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指出,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北师大“1228”计划,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国际中文教育60周年,学院精心策划并推出了本学期“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系列讲座。
在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AI不仅助力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也在重塑着教育教学的新生态。我校积极拥抱前沿科技,已将DeepSeek接入教学系统,为课程进行了智能助教本地化部署。如何借力AI为教学赋能,将是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探讨的重要课题。本学期学院将以“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为主题,组织系列讲座研讨活动。
3月7日,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语言系主任张会开启首讲讲座。张会教授以《AI赋能中文教学初体验》为题,根据校内教学平台资源,结合自己在中文教学中的AI实践应用,从“BNU教学大纲接入DeepSeek” “BNU雨课堂接入DeepSeek”“ Ima个人知识库”以及“AI应用于教学:DeepSeek+ ”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张会教授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总结,他演示了雨课堂接入智能备课助手后在内容生成、解答疑问、智能批改等方面的便捷性;演示了Ima在知识归纳总结方面的技能,尤其是在整理文献综述内容时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而在PPT制作上,Kimi则能很好地响应需求,但在便捷化的应用中如何规避AI呈现的风格趋同化,则需要用户进一步地个性化指令完善。在中文课堂教学的独特场景中,可以运用DeepSeek实现课堂游戏、词语动画卡片、教材配套素材等资源的自动生成。
本次讲座采用线上讲授形式,吸引了全院教师的热情参与,讲座由副院长杨泉主持。讲座中,张教授还对教学科研一线老师们的提问进行了一一答疑,并进行了线上操作演示。他总结到,运用好AI,最关键的是要明白需求、明确需求,教师需要借助AI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