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步延新 | 汉语教师志愿者所遇到的问题相关对策 | 《国际汉语教育》第一辑42-48页 |
冯丽萍、许馨艺 | 英语母语者对汉语予夺不明类动词双宾结构意义的理解研究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4期25-29页 |
冯丽萍、步延新、Li Hong | 短期来华美国留学生课外语言接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109-116页 |
冯丽萍、王亚琼 | 英语母语者汉语关系从句加工难度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1-9页 |
陈绂、伏学凤 | 对“跨文化交际”的一点看法 | 《国际汉语教育》第1期 |
胡秀梅 | 汉语条件句的语义焦点与视角的双向性 | 《汉语学习》 |
柯航 | 松紧像似原则与定中单双音节搭配 | 《中国语文法研究》(日本),2013年卷(通卷 第2期)46-65页 |
李娜 | 国外二语听力研究新进展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2期48-54页 |
海外本土教师短期培训之发展潜力与瓶颈——以英国SSAT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43-47页 | |
PPP语言教学模式之再审视 | 《教学研究》第3期41-43页 | |
从影响阅读之要素看国外二语研究新动向 | 《学理论》第3期205-206页 | |
李炜东、赵宏勃 |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李彦春、徐棠 | 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思考 | 《东南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趋势与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30-37页 |
盛双霞、柯航 |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 |
宋志明 | 文学文化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 | 《教育教学论坛》42-44页 |
孙立峰 | 论国别化国际汉语教师能力培养 | 《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226-231页 |
张春燕 等 | 关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路径、内容选择的几点思考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
朱志平、赵宏勃 | 汉语教学的国际化进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26-35页 |
朱志平 | 汉语二语教学中词汇计量的维度 | 《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90-98页 |
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 | 《东南亚会议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3-173页 | |
黄晓琴 等 | 语用规则与跨文化语用失误——汉语第二语言言语行为语用失误原因及对策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
亓华 |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敏感话题”及应对策略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45-52页 |
汉语鼓励语的语义类型与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 | 《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三)》 | |
第四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讨论会议纪要 | 《国际汉语教育》第2期 | |
亓华 等 | 对外汉语教师客体语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留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56-63页 |
孙红娟 | 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韩汉翻译教学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第5期147-151页 |
尹洁 | 汉语词义的浑沌性论析 |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11辑189-197页 |
义项界说综论 | 《辞书研究》第3期21-29页 | |
汉语“命名类”双音复合词的生成方式 | 《郑州师范教育》第2卷/第1期81-85页 | |
简论用典的功能及“二律背反”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5卷/第2期48-52页 |
作 者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步延新 | 精读课教材中关于形名搭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429-435页 |
王亚琼、冯丽萍 | 汉语语义角色的关系化及关系化难度等级序列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5期6-14页 |
冯丽萍 | 基于胜任力结构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分析 | 《中文第二语言理论与实践会议论文选集》 |
初级汉语词汇系统中词素分布规律分析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论辑》第3辑 | |
从概率约束理论看汉语词汇分布概率与词汇习得研究 | 《民俗典籍文字》第十辑 |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行动研究特点与评价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 | |
伏学凤 | 试论基础句型的语义功能研究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436-443页 |
胡秀梅 |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相关问题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 |
只要A就B和只有A才B的主观量分析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 | |
胡秀梅、冯丽萍 | 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型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1-6页 |
李娜 | 由任务动机研究引发的对任务型教学的思考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353-358页 |
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英语课的思考及调查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87-93页 | |
李炜东、赵宏勃 |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科研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 |
李炜东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 |
从留学生的跨文化阅读障碍看中国现代文学教材的编写 | 《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李彦春、赵晋 | 教学实习对教学法课内容安排的启示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 |
刘兰民 | “X为”类双音节程度副词初探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65-73页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易混词 | 《葛本仪汉语词汇理论体系研究》 | |
吕俞辉、汝淑媛 | 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跨文化适应研究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
宋志明 | 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课程教学原则探析 | 《时代报告》第9期20-21页 |
孙立峰 | 从海外汉语教学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 | 《学术论坛》第1期219-222页 |
评传教士汉学家花之安的汉学著述 | 《德国研究》第3期89-97页 | |
吴成年 | “1+X”:一种有效的对外汉语管理模式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394-402页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战略意识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351-361页 | |
吴方敏、李晟宇 | 关于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评价体系的思考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406-413页 |
吴方敏等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29-33页 |
赵宏勃、李炜东 | 对外汉语专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因素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 |
赵宏勃 |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课程测试的理念与形式 | 《教育与考试》第2期37—40页 |
黄晓琴 | 海外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 《孔子学院发展研究》第1期 |
海外孔子学院短期汉语课程特色的探索与思考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 | |
亓华 | 赴澳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 《国际汉语教育》第1期71-81页 |
亓华 等 |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与培训研究 | 《第十一届汉语国际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
来华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70-77页 | |
申东月 | 汉语传播的两个轴心时代 | 《日本亚细亚大学学术文化纪要》第22号77-91页 |
孙红娟 | 中级汉语水平韩国学生语篇偏误分析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340-346页 |
杨泉 等 | 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调查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1期7-11页 |
尹洁 | 遵义方言“名叠式”研究 | 《励耘学刊(语言卷)》第16辑/第2期243-256页 |
尹洁 | 试论汉语“命名类组构式”双音节复合词意义的生成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4卷/第2期58-64页 |
李晟宇 (第二作者) |
试论基础句型的语义功能研究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436-442页 |
孙立峰 (第二作者) |
外国学生汉语言专业中级听力教学探微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388-393页 |
吴成年 (第二作者) |
“红”的文化含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132-145页 |
小品与高年级留学生视听说课——以赵本山小品为例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三辑》403-411页 |
作 者 | 论文题目 | 期刊名称 |
冯丽萍 | 从普遍语法到浮现理论:从习得顺序研究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视角的发展 | 《社会科学家》第1期157-160页 |
基于汉字系统特征与认知规律的汉字教学研究 | 《汉字教学与研究》 | |
肖青、冯丽萍 | 美国学生对领属义“有”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4期35-42页 |
冯丽萍、肖青 |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研究中语料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以韩国学生汉语主谓谓语句习得为例 | 《华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51-57页 |
冯丽萍、胡秀梅 | 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类型的结构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期26-31页 |
伏学凤 | 「中国語レべル試験(HSK)の語彙と漢字ランキング大綱」収録の動量詞についての研究 | 《アジア亜細亜研究所紀要》第38号117-145页 |
关于日本初级汉语学习者教材选择倾向性的调查研究 | 《亜細亜学術文化紀要》第19号59-69页 | |
胡秀梅等 | 树立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 |
柯航 | 汉语单音节定语移位的语义制约 | 《中国语文》第5期 |
柯航、盛双霞 | 对外汉语兼职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期 |
李彦春 | 发挥"说新闻"的优势,提高学生阅读报刊的能力 | 《贵州大学学报》第29卷专刊(一)130-133页 |
孙立峰 | 论花之安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 | 《河北学刊》第5期236-239页 |
吴成年 | 报刊教材编写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 《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116-122页 |
在华美国夏威夷大学汉语班的调查报告 | 《汉语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4-55页 | |
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教材编写能力的培养 | 《国际汉语教育》第3期 |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 | |
吴方敏 等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及管理问题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228-234页 |
吴方敏 | 外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发展特点简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六期32-37页 |
赵宏勃 | 成绩测试形式对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 《招生考试研究》第3期59—63页 |
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文化传播内容的选择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坛》第三辑120—126页 | |
周奕 | 避免诱导发音偏误的新汉语拼音教学法 | 《汉语教育(韩国京畿道汉语教学研究会主办)》总第九期 |
亓华 等 | 在京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36-42页 |
第二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综述 | 《国际汉语教育》第2期90-95页 | |
初级汉语教学“百分教师”个案研究 | 《第七届对外汉语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38-352页 | |
汉语“表扬”语的话语模式与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 | 《西北大学学报》第1期174-176页 | |
亓华 | 论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流学案例的编写规范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二辑)162-174页 |
汝淑媛 | 语境理论与多媒体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以简单趋向补语的教学为例 | 《中国电化教育》第4期 |
汝淑媛、冯丽萍、李红 | 对短期来华美国大学生的汉语教学调查及教学策略探讨 | 《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126-132页 |
汝淑媛 等 | 外国长期语言进修生入学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
申东月 | 语言接触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 《北方语言论丛》214-225页 |
盛双霞 | 以需求为导向: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第三辑 |
孙红娟 | 元丽民俗文化研究——以《老乞大》为中心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第1期134-137页 |
杨泉 | 基于 HSK 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离合词偏误计算机自动纠错系统初探 | 《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117-124页 |
周威兵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 | 《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 |
《庄子》和汉抒情赋的“士不遇”主题 |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胡秀梅 (第二作者) |
全国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分布分析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 |